-
10月13日,由市委宣传部、市人才工作服务中心和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“遇见石嘴山 爱上一座城 ”第三届石嘴山市万名高校新生行走的思政课活动火热开启。首批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新生走出课堂,踏上一段融合自然生态、工业历史与城市未来的沉浸式旅程。
清晨的阳光洒在沙湖湖畔,波光粼粼的水面与金黄的芦苇荡交织成一幅生态画卷。学生们沿着精心设计的路线漫步,听风声鸟鸣,观候鸟翩跹。“我们特别规划了涵盖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多元路线,让学生们用脚步丈量石嘴山的生态脉络。”沙湖旅游景区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志丽介绍道。她的语气中充满自豪:“不仅要让他们看到风景,更要读懂这片土地如何从工矿之城蜕变为‘塞北江南’。”
在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,形态各异的奇石与园林艺术相映成趣。马健来自中卫市海原县,是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5级智能机电技术专业的学生,看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奇石,他俯身触摸石头的纹路,感慨道:“以前总觉得石嘴山是‘煤城’,今天才发现它还有如此灵秀的一面。”学生们举起手机,不断记录着奇石与蓝天构成的独特景致。这些瞬间,正是活动设计的初衷——让年轻的眼睛重新发现城市的另一面。
随后,队伍走进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。生锈的采矿设备、废弃的厂房与焕新的绿植形成强烈对比,仿佛时光在此凝固。2025级信息工程系学生李嘉欣驻足于“矿山记忆”浮雕前,轻声念着上面的文字:“每一道凿痕都是一段奋斗史。”这片曾经机器轰鸣的土地,如今已成为城市转型的象征。公园讲解员指着高耸的井架说:“这里承载着父辈的汗水,也提醒我们,资源型城市的重生需要新一代的智慧。”
在石嘴山市规划展示馆,沙盘上的灯光点亮了城市的未来蓝图。学生们围在数字屏幕前,观看生态修复、产业升级的影像资料,不时发出惊叹。一名来自吴忠市的新生马勇坦言:“之前对留在这里发展有些犹豫,但今天看到了石嘴山的潜力——它既有历史的厚重,也有绿色的生机。”他的话语折射出许多外地学子的心声:一座城市能否留住年轻人,不仅靠机遇,更靠认同感。
这场“行走的思政课”已连续举办三届,累计组织数万名高校新生参与。“本次活动不仅是城市形象的展示,更是一次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。我们希望通过真实可感的体验,让学子们理解石嘴山从‘煤城’到‘美城’的转型历程,从而扎根于此、建设于此。”市教育局副局长石顺兴说。
返程的车上,充满了热烈的讨论。一名学生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说:“原来思政课可以这么生动!”他的笑声感染了周围的人。这一刻,知识已不再局限于课本,而是融进了湖水的涟漪、工业的遗迹和城市的远景中。当年轻的心灵与一座城的脉搏同频共振,“遇见”终将化为“热爱”,书写出更多属于石嘴山的故事。(记者:兰建勇 张天升 见习记者:孔伟宇)
来源:石嘴山网
举报